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专家智库 组织机构

二十届三中全会乡村视角解析: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它不仅关乎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与和美乡村科学研究院结合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深入分析了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改革,探讨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高度,共同绘制一幅和美乡村的壮丽画卷。

image.png

一、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一)经济体制改革: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全会强调,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乡村经济长期以来受制于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等瓶颈,而经济体制改革正是要打破这些壁垒,让乡村经济活起来、强起来。比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乡村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二)民生保障:提升农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全会指出,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直接关联到乡村振兴的成色和温度。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三)社会治理: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全会强调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这为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是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矛盾纠纷的易发多发地。要通过深化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一)绿色发展:守护乡村绿水青山

    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这与和美乡村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乡村是自然生态的重要屏障,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二)文化传承:厚植乡村文化底蕴

    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乡村文化振兴指明了方向。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保护利用好乡村文化遗产。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养,让乡村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三)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注重培育乡村人才,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image.png

三、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谋划和部署新一轮改革的鲜明指向。通过这些努力,将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化。

image.png

(一)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激活乡村经济潜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这一体制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归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加快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乡村流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此外,还需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确保农民能够分享到产业发展的更多红利。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产业升级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如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此外,还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创新驱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乡村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乡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在乡村转化应用,提升乡村科技创新能力。此外,还需完善乡村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市与乡村是一个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有机整体。我们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既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措施,又是重要目标。在要素平等交换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换上获得平等权益。在要素双向流动方面,要畅通城乡人口、资金和技术流动渠道,推动城市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构建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新格局。

(五)深化对外开放,拓宽乡村发展空间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动乡村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同时,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吸引外资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此外,还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农民权益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同时,要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七)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维护乡村和谐稳定。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权威和法治统一。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加强涉农法律法规建设。同时,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乡村法治水平。此外,还需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能力。

(八)物质精神双文明协调发展,共建和美乡村氛围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乡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一建设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具有全员性,不是少数人的幸福,而是全体乡村居民的共同幸福;不是少数人的建设,而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其次,它具有全域性,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而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都有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领域的福祉。最后,它具有阶段性,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乡村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同区域和个体的实现路径可以各具特色,但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

(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低碳乡村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当前生态乡村建设的重要遵循,这有助于实现我国乡村绿色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农村的底色是绿色的,乡村发展的底盘是生态的,低碳生态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生态和谐乡村建设,要以有关政策、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约束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持续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同步,持续推进我国乡村产业生态化、乡村生态产业化“两化”同步。乡村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两化”同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与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是相辅相成的,发展乡村经济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前提,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乡村蕴含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有助于打造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

image.png

四、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凝聚改革共识

    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全党上下要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

(二)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要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全会要求,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同时,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五、加强党的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一)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

    全会强调,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要加强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全会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不动摇,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纯洁性。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全会指出,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我们要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动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管理。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监督工作力度和成效性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并取得更大成效。

六、公报结语

    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