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专家智库 组织机构

地方国企干养康养,这4家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

地方政府贯彻国家战略部署,践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保障,成立以健康养老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对于优化国有资本结构布局,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康养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积极作用。研究地方国有健康养老平台的典型案例和发展经验,对于国有资本打造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企方案”,实现企业自身跨越式发展并发挥引领带动示范作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01-
典型企业与发展模式
“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江西省已经明确省属国有企业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主平台,分别是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山东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山西省康养集团、江西长天集团
进入“十四五”以来,深圳市、苏州市在2021年先后组建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和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北京市、上海市于2022年1月12日、6月30日分别挂牌成立市属健康养老集团,作为培育发展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平台。
根据各地发布的“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河北省、安徽省、天津市、大连市等地区也将在 2022年组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北京市、深圳市、苏州市、江西省等国有健康养老平台,坚持发展普惠养老,坚持市场化运作,推动养老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用生动实践展示了国有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表:地方国有健康平台组建情况
image.png
(一)北京健康养老集团
1. 基本情况
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康养”)于 2022 年 1月正式挂牌,由北京能源集团牵头组建,注册资本 10 亿元,整合北京涉老资产及涉老业务。
一是北京康养集团是北京市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资产转型养老服务及市属国企涉老业务的整合主体,目前北京市首批6家培疗机构改革资产接收已全部完成,并于2021年12月31日完成其中5家物业的接管。北戴河地区首批4家培疗机构改革资产接收,已完成1家京能集团内部决策程序,各项资产接收正在稳步推进。
二是市属国企养老业务整合融合方面,金泰颐寿轩(原属京能集团下属二级公司京煤集团)划转北京康养集团已履行完京能集团决策程序。“金泰颐寿轩”是西城区企业开办的第一家养老机构,拥有养老实体经营项目 11 个,在建项目2 个,分布于西城区、东城区和丰台区,现有运营床位 761 张,运营管理人员 180 余人。
三是北京国资公司诚和敬无偿划转北京康养集团。“诚和敬”在北京布局大中型养老机构两家及养老驿站近百家,辐射北京 47 个街乡镇和 300余社区,覆盖 15 万老人,拥有机构型养老品牌“诚和敬长者公馆”、社区型养老品牌“诚和敬养老驿站”。
image.png
图:金泰颐寿轩敬老院。
2. 业务布局
北京康养集团将聚焦健康养老主业,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北京康养将全力打造“普惠养老、健康养老、医养结合、资产经营”四大板块,普惠养老板块包括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养老驿站(家庭照护);医养结合板块包括养老机构、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模式;健康养老板块包括老年公寓、旅居养老。北京康养将坚持引资、引智、引战、引制,通过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多元化和智慧化运营建设,努力成为中国健康养老产业的领军企业。
3. 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北京康养力争发展养老照护床位 1.5 万张,包括机构养老床位 8000 张和居家养老床位7000 张,可辐射服务家庭 3.5 万户,营业收入 10.1 亿元。
十四五时期,该集团将立足健康中国战略,围绕推进一个平台、三大职能、四大板块、六化运营的整体战略,专注康养产业,立足普惠养老、健康养老、医养结合、资产经营,坚持引资、引智、引战、引制,通过品牌化、专业化、连锁化、规模化、多元化和智慧化运营建设。
(二)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 基本情况
深圳市幸福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幸福集团”)是深圳市国资委根据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依托深业集团组建的市属国有养老服务平台,是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个以城市命名,集养老、医疗、托育业务于一体的国有养老托育资产管理运营平台。
在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深圳幸福集团定位于“深圳市国有养老、托育产业投资和运营平台,满足深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健康 + 产品运营商”,以“满足‘一老一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企业使命,矢志成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幸福健康产业的国资第一品牌。
2. 业务布局
深圳幸福集团业务布局包括养老、托育、医疗、长租公寓和“健康+ 产品”五大类业务。
image.png
养老业务包括居家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方面,深圳幸福集团承担了深圳市“907”惠民工程实施的任务,探索以四级服务网络为基础,依托智慧养老平台赋能,链接家庭的普惠养老的新模式。目前已在全市布局29个四级服务网络网点,探索形成一网点一特色。在机构养老方面,倾力打造“深业颐居”高端养老服务品牌,建设了深圳市首个医康养综合体——深业生命健康中心项目,总床位 457 张,涵盖了二级康复医院和颐居养老院。
医疗业务方面包括两家医院:深圳市沙河医院(含 5 家社康中心)、深圳市深业康复医院。深业康复医院定位二级康复医院,共有康复病床 162 张,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力打造,入选深圳市第一批医养结合带教基地,是深圳市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单位。
托育业务方面,积极搭建“托育服务中心—托育服务园—科学育儿指导站—家庭入户指导”四级托育服务网络,发力多层次托育园区布局建设。建成 9 个托育示范园,涵盖国际园、品质园、普惠园(5 个公建民营 / 公助民营)等不同层次园区和 2 个科学育儿指导站。同时承担深圳托育协会、深圳托育研究院、深圳智慧托育平台的建设任务,努力打造市国有托育产业服务平台。
另外,深圳幸福集团在郑州荥阳打造城市微康旅目的地,在福建武夷山打造中医药智慧生态综合体、深业颐居酒店和深业康养公寓,创建“休闲度假 + 高端康养”沉浸式旅居新生态。
3. 发展规划
深圳幸福集团立足“深圳幸福民生运营商”的定位,在国内率先提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着力实现养老服务、托育服务、医疗健康、智慧平台的充分结合,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全新的“互联网 + 养老、互联网 + 托育、幸福健康 + 服务”新模式。“十四五”时期,将完成 160个社区居家四级服务网点建设,提供养老床位 6500 张以上,累计建设运营 102 家托育园,提供托位 6000 个。
(三)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1. 基本情况
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康养”)是苏州市属一级国有企业,2021 年 9月 11 日正式揭牌,由苏州市国资委控股,苏州高新区、张家港市、吴江区国资参股。苏州康养起源于 2013年成立的苏州市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苏州怡养老年公寓和怡养护理院的建设运营主体,经过 8 年的打磨积累,成功培育了“苏州怡养”服务品牌,打造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标杆样板项目,走出了一条可复制、连锁化、品牌化的康养发展之路。
2. 业务布局
苏州康养成立后,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精准对接国内外高端康养资源,整合苏州优势产业资源,聚焦养老产业、健康产业、教培产业,聚力打造机构养老、健康养老公寓、医疗健康、社区居家、教育培训、康养旅居六大平台,按照“建设一个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并购一批优质企业、搭建一个生态合作平台、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再创一个数字康养”的发展思路,全力打响“江南文化、苏式康养”品牌及六大子品牌,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头部企业,让苏康养美好生活服务惠及更多的苏州长者。
image.png
经历一年的艰苦创业,苏州康养与苏州各县级市(区)广泛开展合作,持续深化与央企、省属企业、苏州国企、优质品牌民企及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在机构养老、健康养老公寓、医疗健康、社区居家、教育培训、康养旅居等六个领域齐头并进,推动康养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了一个内外可循环的康养生态圈,培育了与国际接轨、具有苏式特色的“江南文化苏式康养”服务品牌,实现了“一年干出两年”的工作成果。先后推动苏康养 • 魅力花园老年公寓、苏康养 •美邸认知症照护中心、苏州市康养产业学院、苏康养 • 老年医院、苏康养辅具展示中心、苏康养健康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等 10 多个重点示范项目扎实落地。目前旗下拥有 10 家机构、9 个社区居家项目,床位 4489 张,平均入住率 72.44%。
3. 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苏州康养按照“聚焦苏州,示范江苏”的发展定位,围绕“1234567”发展战略,聚焦养老产业、健康产业和康养教培产业,按照“建设一个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并购一批优质企业、搭建一个生态合作平台、打造一批示范标杆、再创一个数字康养”的发展思路,全力打响“江南文化、苏式康养”品牌及六大子品牌,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头部企业。
2023年,苏州康养集团聚焦康养主业,将强抓重点项目加速落地,包括与市民政局共同探索创新福利院(养老院)市场化运营模式,提服务降成本扩规模;以苏康养老年病医院、福友巷健康体检中心、苏州康慈医院等医疗机构为抓手,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以市场化方式打造集“公寓—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友好型高品质健康养老社区。
在创新业务方面,苏州康养集团将创新做优教育培训业务,以苏州市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探索在机构内建设开放式“苏康养老年大学”,搭建老龄人共享学习活动空间,赋能周边社区长者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建设昆山海峡两岸康养人才培训基地,深化与高校合作教育培养模式;深度开发机构嵌入式、酒店嵌入式、美丽乡村式三类旅居产品,探索创新苏康养全生态康养旅居产品;加快数字康养布局,引进先进设施设备,丰富智能化应用场景,构筑康养数字生活新图景。
预计“十四五”末,苏州康养将投资 50亿元,管理床位 1.7万张,实现资产规模 60亿元,累计营收25亿元,累计运营利润 4.6亿元。
(四)大连康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 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快国有经济在养老产业布局,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2022年6月,大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组建大连康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养集团”),注册资本2亿元。集团下属企业主要包括:大连蔚蓝养老服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大连龙山纪念园有限公司、大连乔山墓园有限公司以及大连市殡仪馆有限公司等。
大连康养集团定位为公益类企业,是从事养老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和殡葬服务的产业集团,在坚持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基本殡葬服务公益属性的同时,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营,形成以养老服务为核心,医疗服务、殡葬服务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链,推动大连银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养老服务+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市民多层次、多元化养老需求。
2. 业务布局
(1)康养集团着力构建“公益+企业”发展模式,打造全方位养老服务:
◆坚持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基本殡葬服务的公益属性,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突出养老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和殡葬服务主责主业,实现业务板块间盈亏互补、统筹发展;
◆坚持拓展服务领域,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与健康医疗、商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做强做大和可持续性发展;
◆坚持开放理念,吸引社会资本、专业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2)康养集团还将打造“养老+”新模式,延展养老服务产业链并提供普惠型“服务包”:
◆通过自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建立高等级专业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
◆通过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等方式,建立康养护理专业培养学校,为全市的养老产业提供专业化人才支撑;
◆通过司法、市场化手段盘活闲置项目,打造银发经济综合体;
◆合作建立大数据服务中心,促进传统养老与数字化深度融合,支持开发更多便捷智能、线上线下相配套的新型智慧养老模式;
◆与老年大学、公立医院、文旅集团、农业集团、体育集团、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开展合作,促进养老服务与健康、文化、旅游、体育、金融、商业等行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生活性服务,形成功能齐全的养老产业链。
3. 发展规划
大连康养集团将着手制定发展规划,做好“康养”这篇大文章,重点围绕企业普惠型养老服务、康复医疗服务、殡葬服务等发展定位、战略布局、规划实施等制定任务书和路线图,致力于持续提升我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早日实现“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目标,持续推动康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贡献力量。
-02-
国有企业入局养老产业的优势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甄新伟观点国有企业入局养老产业存在以下几点优势:
1.能充分体现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要担当。
养老服务既具有社会公益属性,也具有商业性质。我国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只有各类所有制主体企业都积极参与,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国有企业自身实力雄厚,兼具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更应当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是相关国企企业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表现,也是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客观需要。
2.国有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源协调配置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养老服务业。
发挥协调能力,是相关中央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比较优势。地方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不仅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利用好企业内部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包括场所资源、医疗资源,以及照顾退休职工经验等;而且还可以积极借助国有企业的良好社会美誉度和市场公信力,与养老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密切交流沟通,让养老政策与市场衔接更加科学、顺畅;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更加紧密,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作用更加有效协同,促进实现社会资源更多流入养老服务业,并在养老服务领域实现更有效率的运用。
3.国有企业具备承受较长回报周期的产业能力,适合参与养老服务业。
养老服务业的回报周期较长,初始一次性投入较大,沉没成本的占比较高,这对于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有着更高的实力要求。国有企业恰恰能够满足养老服务业的盈利模式特点:一是国企信用良好,融资能力强,可明显缓解养老服务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国企资产规模较大,已从事或准备从事养老服务的国企,养老服务的资产占比相对较低,其主业及其他业务板块可补贴、支持养老服务板块;三是国企具有较大的人才、技术优势,有利于养老服务持续发展。
-03-
地方国企入局养老产业的借鉴与启示
1.培育建设国有健康养老平台,充分实现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设立地方国有健康养老平台,使得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上升为地方政府和国资国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自觉行动。国有企业具有资本实力雄厚、物业资源丰富、投融资能力强、人才吸引力大、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通过集中力量,整合涉老业务,用好政策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养老服务市场用地难、用人难、盈利难的突出问题。国有企业在健康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供给,结合自身优势探索持续的发展模式,必将在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以普惠养老服务为核心,构建“价值链、产业群、生态圈”,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地方国有健康养老平台聚焦于普惠性养老服务,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同时兼顾公益性、普惠性,实现与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养老企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同时,地方国有健康养老平台把建设居家社区机构一体化的普惠养老服务网络作为发力点,以此建立自身核心业务体系,采取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建设运营思路,制定实施区域性养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探索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旅居养老、智慧养老、公建民营等多业态融合快速发展,搭建起功能完备齐全的康养“产业链”。
3.坚持“开放合作、共建共赢”,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中,北京康养通过引资本、引机制、引资源和引管理相统一,放大国有资本养老服务产业价值。苏州康养不断深化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苏州国企、品牌民企合作,推动中美、中日、中德、海峡两岸等高端康养品牌开放合作,打造示范标杆项目。地方健康养老平台不仅成为康养产业市场化运营者和社会责任积极承担者,还成为产业模式创新探索者和银发经济示范引领者。
围绕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进一步通过医养结合、产融结合、代际结合等方式手段,创新现代服务商业模式,在照护服务、医养结合、健康管理、预防保健等领域建立先进标准体系,国有企业通过发挥创新发展康养服务的先行示范作用,引领养老产业向高质量、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构建新时代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健康养老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附: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令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蓝皮书课题组、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等相关媒体和行业组织单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2023—2025年)》,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基地,广泛宣传各地的文明风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等典型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十四届全国人大常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李金祥,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原农业部总农艺师、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草局原副局长刘东生等领导现场致辞,并对乡村振兴品牌节作出重要批示。

  展乡村振兴壮丽风采,聚农业强国澎湃力量!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展示各地“五好两宜”和美乡村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效和崭新风貌,开展第三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五好两宜”为基本标准,开展以“富裕、生态、美丽、健康、智慧、平安、文明和奋进乡村”为重点内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第三次征集活动,结合联合编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价标准》,推进中国式“三农”现代化协调发展,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征集对象和条件

  以县区级单位为征集对象。

  围绕“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的“五好两宜”的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有效途径。

(一)党建引领

(二)产业兴旺

(三)生态优美

(四)治理有效

(五)特色显著

三、征集方式

  本次宣传征集活动面向全国,采用推荐与自荐两种方式。

(一)单位推荐征集

  各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各市县人民政府或组成部门、中央新闻单位及其所属部门、全国及地方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可以推荐本行政区域内、联系报道过、服务范围内的示范基地。

(二)自荐征集

  可以通过自荐方式参与征集。

四、征集资料

一)文字材料

1.填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推荐单位需标明并盖章。

2.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材料一份(通讯体裁,600字左右,适合对外宣传),可额外附加文字材料。

(二)图片资料

1.展示乡村产业、环境、人文、生活现状的图片一组(5-10张);

2.反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建设过程的图片一组(5-10张);

3.作品不限拍摄设备(手机、相机均可),JPG格式,每幅作品应大于2M,不超过10M。

(三)视频资料

自主选报,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MP4格式,清晰度不低于720P。电子版请于2024年7月15日前,发送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指定邮箱13801221307@139.com。推荐表加盖公章后发送电子版。上述资料必须真实,不得虚构和夸大。

五、征集程序

1.登记初审

2.组织初选

3.复核确定

4.发布宣传

六、联系方式

申报负责人:韩主任

电话:13801221307

邮箱:13801221307@139.com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网》

和美幸福乡村(北京)建设有限公司

2024年4月15日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推荐(或自荐)表

申报名称

请填写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单选

£政府机关 £科研单位 £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军队系统 £个人 £其他

申报类别

 

£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人才振兴典型案例

£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生态振兴典型案例

£组织振兴典型案例

£社会责任典型案例

£品牌兴农典型案例

£科技强农典型案例

£名企助农典型案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基地

单选,最终类别可能以实际情况调整。

单位负责人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需电话畅通以便核实信息

通讯地址


推介词

25字以内,一句话概括推介案例。品牌兴农典型案例请提及品牌名称。用于乡村振兴品牌节及案例汇编,请慎重对待。参考:培育莱阳味道千亿集群,探索业兴民富莱阳路径

推介官


案例简介

请以【申报名称】为对象进行填写。

1000字以内,是专家推介评审及案例汇编的重要参考。

建议从案例背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创新思路和创新做法等方面进行填写。

案例图片

1-3张,请确保图片高清且无侵权情况。企业可上传一张高清版logo图片。

单位声明及

授权书

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申请参加《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承诺合法有效存续,提交的信息资料真实无误。保证参加活动期间无违反公序良俗行为、无违法犯罪行为。

授权人:本单位/本人,蓝字请替换,授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为被授权人,享有相应著作权的图片(以下简称授权作品),授权事项如下:

1.授权权利及授权内容:

授权人授权被授权人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所拍摄的影视、视听节目、网络节目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或者被授权人关联主体的网站中;将授权作品用于被授权人自行或联合第三方的出版物、刊物中;以其他合理且符合行业惯例的使用方式使用授权作品。

2.授权期限和授权地域范围:

授权期限为永久,授权地域范围为全世界。本款约定是指仅在本授权书约定的范围内,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可以永远在全世界使用授权作品制作节目、出版物,也可以将含有授权作品的节目、出版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永久进行发行(如在网络或者境内、境外的电视台播出),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授权人同意,被授权人就上述其拍摄或制作的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享有完整的著作权,有权自由使用并处分上述影视节目、视听节目、网络节目、出版物、刊物等。

授权人保证享有充分完整的权利向被授权人进行上述授权,保证授权内容不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规定或者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况。如存在上述情况,授权人将独立承担相应责任,如因此给被授权人造成损失的,授权人应负责赔偿。

特此授权。

申报单位/授权人:申报单位/个人,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推荐单位

县处级以上单位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

单位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职务/职称


推荐意见

上述材料完整有效,符合本次征集活动申报条件,特此推荐!

推荐单位:县处级单位以上或本地农业主管部门,蓝字请替换

签章:           

2024      

申报步骤:填写表内信息及盖章后扫描为PDF电子版,将此表的WORD版本及PDF版本上传到申报入口页面,文件命名方式:【申报奖项名称+单位名称】。